隨著公眾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國家對環境監測的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同時,隨著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我國對核設施周圍的輻射環境監也在不斷加強。生物樣品中的放射性核素監測是核電廠周圍輻射環境監測的一個重要項目。
根據《生物樣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譜分析方法》(GB16145-1995)等國家標準,生物樣品中的放射性核素監測,首先需要對生物樣品進行必要的預處理和前處理,對生物樣品進行烘干、炭化和灰化等。
烘干在烘箱內進行,炭化在電爐上進行,灰化在馬弗爐中進行,每個過程均需要控制好各環節的溫度,尤其是炭化溫度不能過高,以防止樣品產生明火。通常實驗用的不同生物樣品灰化時間不等,一般需要12~75小時日,這樣的樣品前處理方法對于處理少量樣品尚可,但對于處理大量生物樣品則存在諸多問題。
由于輻射環境監測樣品絕大部分為痕量放射性樣品,實驗所需生物樣品量大,并且有的生物樣品不能長時間存放,如螃蟹樣品冰凍存放后難以進行監測標準所要求的骨肉分離,需要在新鮮狀態進行骨肉分離后進行樣品前處理。
因此,更需要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生物樣品。雖然我站擁有一定數量的烘箱、電爐、馬弗爐,且設備總數在國內同行單位中屬于相對較多,但在樣品采集“高峰時段”仍然存在樣品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